首页

女王踩射

时间:2025-05-25 04:49:40 作者:最新研究: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让人类有了“红外视觉”能力 浏览量:66785

  中新网上海5月23日电 (陈静 丁超逸)人类可看见的光波长范围仅限于400纳米-700纳米,若能突破视觉极限,人类的感知将拓展到更广阔的近红外(700纳米-2500纳米)波段。

  记者23日获悉,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,创新性地将一种含有多个荧光发射的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,通过可穿戴的形式使人类感知近红外光的时间、空间和色彩多维度信息,更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《细胞》(Cell)杂志上。

  自然界中的光有各种不同频率。当人眼捕获到外界自然光后,可以激活视网膜上识别红、绿、蓝三原色的三种视锥细胞,并根据三种视锥细胞被激活的比例,向大脑发送外界的颜色信息。然而,相对于自然界广阔的光学波段,人眼可感知的波长范围仅有400纳米-700纳米,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大量潜在信息会被忽略。

  据悉,稀土元素是指包括钪(Sc)、钇(Y)和镧系在内的17种元素。稀土元素具有非常优异的磁、光、电等性质。上转换发光现象,是稀土材料最为重要的光学性质。人们通过使用长波长的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,使其发出短波长的可见区荧光。

  据悉,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团队合作,开展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,探索利用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,从视觉感知角度赋予人类对红外光的识别能力。通过精巧设计纳米材料的核壳结构,团队在单个颗粒上同时构建了三个不同的上转换发光区域,由于不同发光区域之间用惰性的壳层阻隔,使得它们各自的能量传递和荧光发射过程彼此互不干扰,各自独立。

  课题组成员、化学系2019级直博生陈子晗介绍,稀土元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,通过近红外光激发,可以把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转换。人体可以通过纳米颗粒的荧光颜色,判断外界的肉眼不可见的近红外光波长,实现对近红外“色彩”的识别。他们最终制作成高度透明的隐形眼镜。志愿者佩戴隐形眼镜后,通过纳米材料发出红、绿、蓝等三种可见波段的荧光,分别感知三种不可见的近红外光,也可以识别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“复色光”,以及多组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图案内容。这表明,具有抗干扰、正交发光和多光谱转换特性的多色稀土发光材料,可以有效地实现人类对近红外图像视觉。

  研究实现了多个近红外光视觉的概念验证。未来,相关成果在医疗、信息处理及视觉辅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,通过可穿戴、非侵入式的隐形眼镜,可以灵活调节人体视觉的感知范围,有望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微视频|跨越文明的对话

本报北京7月2日电 (记者刘温馨)为进一步提升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水平,应急管理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务院国资委、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《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工作方案》,并部署开展相关工作。

台湾知名音乐人刘家昌病逝

数据显示,今年1月-10月,温州西站中欧班列已发运货运列车706个标箱,到达卸车537个标箱,累计发运吨位11669.119吨,到达吨位13934.27吨,服务企业1043家、货值达3.6亿美元,其运量、货值、企业数均高居浙江省前3位。

国家铁路创新研究院在重庆永川揭牌

李超指出,《方案》针对区域、行业、企业、项目、产品等五个核算场景,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任务。区域方面,重点是建立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数据年报、快报制度,为碳考核等工作提供基础。行业方面,重点是聚焦电力、钢铁、有色、建材、石化、化工等重点工业行业,以及城乡建设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,开展碳排放核算工作,解决行业间碳排放核算范围不明确问题。企业方面,重点是健全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,有序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与核查,同时研究非化石能源电力碳排放计算方法,以及碳捕集利用封存、碳汇等抵扣方法,加强和完善企业碳排放管理。项目方面,重点是构建项目碳排放和碳减排核算评价体系,研究设定重点行业投资项目碳排放准入水平,从项目源头控制碳排放水平。产品方面,重点是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,也就是要跟踪产品从生产、流通到消费等各环节碳排放的情况,为核算产品碳排放提供基础支撑。此外,《方案》还明确了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、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和新型方法学研究、加强国际合作等重点任务,为碳排放统计核算提供技术支持。

多种非遗技艺亮相广西桂林 展示非遗魅力

而要实现这样的愿景,中国无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直言:“没有中国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全球政治角色,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。”

【巴黎奥运会】李小鹏谈体操男团惜败日本:希望多多鼓励运动员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